第四十三节 激战之前-《我们的二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十万火急?到底出了什么事,搞得像火烧眉毛似的。    ”诸葛流云很奇怪。    在北平这段日子。    这个家伙一直都在无所事事的四处闲逛,现在怎么变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了?

    “我要去参加中校的记者招待会。    ”

    “记者招待会?”诸葛流云与胡仁都有些吃惊。    “中校与张学良的会面结束了?”胡仁看了一眼手表。    “他们的会谈是在九点才开始地吧。    现在还不到九点二十三啊。    ”

    “记者招待会九点三十分开始。    ”汪构擦了一下头上的汗。    “你们以为中校能和张学良谈多久?三十分钟已经够长了。    ”正常情况下,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目地,除了与郭波、达绮芬妮、安德烈指挥官、杰拉德指挥官等少数人,莫非很少能与别人谈上十分钟。    而他与张学良之间的会面刚好就没有多少目的。

    莫非不想从张学良那里得到什么,同时也不想给予他什么。    张学良自己决定让东北军独自与日本帝国陆军战斗,这很好,非常好——“上帝不会劝想死的人去活。    ”莫非没有兴趣向落在陷阱里的张学良丢石头。    但也没有打算把他从自己挖的陷阱里挖出来。    一切只需要维持现状,这就行了,大家都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——南京、重庆、太原、西安、江西。    东北军地命运已经注定了。

    而张学良对此显然缺乏估计。    他依然缺乏政治经验,仅仅考虑到如何维护自己的地盘,没有想得更多。    他对莫非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,还是原来那个。    他不希望看到西南军队进入他的地盘,而莫非当然会让他满意。

    一切都很简单,所以他们的会面时间注定不会长。

    而且。    “你们也听说过,中校不喜欢与不熟悉的人聊天。    ”汪构说。    这其实并不完全正确——莫非确实不怎么喜欢与不熟悉的人聊天,但实际上,他即使想与张学良聊天,也聊不起来。    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可以聊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相同地兴趣或者爱好,没有任何共同点。    也互相不了解。    对于莫非而言,在过去无数年里,“张学良”仅仅是一个漫长历史中的普通名字,他没有必要去了解他;当他回到这个时空,他也没有去了解他的想法——他甚至不能成为他的对手,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精力?而张学良,就像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,他找不到任何渠道去了解莫非。

    期望这样两个人能够坐到一起谈天说地,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。

    见面,短暂地客套之后进入正题。    简单的讨论一下之后迅速得到结果——毫无疑问这就是会谈的全部过程。

    “其实。    我个人认为中校与张学良之间的谈话或许连三十分钟都达不到,只是记者招待会从一开始就定在九点三十分而已。    ”汪构看着手表。    再次催促到:“老大,再开快些啊,迟到就不能进会场了。    ”

    “已经很快了。    ”

    “还不够!”

    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    汪构最后很幸运的没有迟到——他跑进会场时正好赶上莫非的讲话。

    作为今天的主角,莫非的脸上依旧保持着他那种典型的、毫无意义的礼节性微笑。    记者们无法通过他地表情猜测出任何信息。    在他开始讲话之前,谁也无法得知他与张学良之间究竟谈了什么。

    不过,在他开始讲话之后,记者们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知道地消息。

    莫非发表的演说是难得一见地长篇大论,但与他和张学良的会面没有任何关系。    他用了大量时间去回顾中国在过去的时代中与日本进行的所有战争——白江口海战、壬辰战争、甲午战争……他提到了每一场战争,还有日本对中国进行的那些侵略活动——从过去到现在,每一次。    他提到所有地那些。    胜利与失败,光荣与耻辱,英雄与叛徒……记者们感慨于他的渊博,以至于他们都有些忘记了自己的使命。

    然后莫非的话题就转移到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。    很短。    他漫不经心的谈到了上海的胜利,他宣布将赢得更多地胜利。    他用八个字做了结尾。

    “现在,该我们进攻了。    ”

    他的讲话完了。

    现场地记者用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才恢复过来,他们热烈的鼓掌。    一些是出于真心。    一些不是,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今天没有白来。

    接着就是自由提问时间。

    在林立的手臂中。    第一个被抽中的幸运儿是位女士。    向颖——向井莉香,莫非选中她来提出那个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。    “莫非将军,请问,今天你与张学良将军会谈的主题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与张学良将军交换了一下关于战局地看法。    ”莫非知道自己的回答可能令很多人不满意,但黑岛仁一定会非常满意——他能理解他的话里包含的信息。    “张学良将军认为,即使没有其他部队配合,日本军队也无力突破东北军的防线;而在强大空军配合下。    东北军有能力在一个月内将战线推进到山海关。    ”

    “你不觉得这太过于乐观了吗?”向井莉香追问到。

    “根据在上海进行的战斗,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。    ”

    得到这个模棱两可的答案,向井莉香坐下,然后换了另一位记者,她问一个尖锐的问题。    “莫非将军,您地陆军在抵达华北之后一直保持在远离战场的地区,请问他们将一直驻扎在那里吗?根据您之前的回答,将军。    我是否可以认为他们不会投入战斗?”

    “女士,请注意,你刚才询问的是一个军事机密。    ”莫非警告到,没有回答。

    女记者悻悻的坐回座位上。    第三位记者站起来,而他的问题更加尖锐。    “莫非将军,我得到一个消息。    在昨天地战斗中您的空军轰炸了平民。    请问这个消息是否属实?”

    “你的消息非常灵通,先生。    ”
    第(2/3)页